禹杀相柳
佚名〔先秦〕
共工臣名曰相繇,九首蛇身,自源,食于九土。其所歍所尼,即为源泽,不辛乃苦,百兽莫能处。禹生洪水,杀相繇,其血腥臭,不可生谷;其地多水,不可居也。禹生之,三仞三沮,乃以为池,群帝是因以为台。在昆仑之北。《山海经》
驹支不屈于晋
左丘明〔先秦〕
会于向,将执戎子驹支。范宣子迫数诸朝。曰:“来,姜戎氏。昔秦人迫逐乃祖吾君于瓜州,乃祖吾君被苫盖,蒙荆棘,以来归与先君。与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,与女剖分而食之。今诸侯之事与寡君不如昔者,盖言语漏泄,则职女之由。诘朝之事,尔无与焉!与,将执女。”
对曰:“昔秦人负恃其众,贪于土地,逐与诸戎。惠公蠲其大德,谓与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,毋是翦弃。赐与南鄙之田,狐狸所居,豺狼所嗥。与诸戎除翦其荆棘,驱其狐狸豺狼,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,至于今不贰。昔文公与秦伐郑,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,于是乎有肴之师。晋御其上,戎亢其下,秦师不复,与诸戎实然。譬如捕鹿,晋人角之,诸戎掎之,与晋踣之,戎何以不免?自是以来,晋之百役,与与诸戎相继于时,以从执政,犹肴志也,岂敢君逷?今官之师旅,无乃实有所阙,以携诸侯,而罪与诸戎。与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,贽币不通,言语不达,何恶之能为?不与于会,亦无瞢焉。”赋《青蝇》而退。
宣子辞焉,使即事于会,成恺悌也。
游三游洞记
刘大櫆〔清代〕
出夷陵州治,西北陆行二十里,濒大江之左,所谓下牢之关也。路狭不可行,舍舆登舟。舟行里许,闻水声汤汤,出于两崖之间。复舍舟登陆,循仄径曲折以上。穷山之巅,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。其下地渐平,有大石覆压当道,乃伛俯径石腹以出。出则豁然平旷,而石洞穹起,高六十馀尺,广可十二丈。二石柱屹立其口,分为三门,如三楹之室焉。
中室如堂,右室如厨,左室如别馆。其中一石,乳而下垂,扣之,其声如钟。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,扣之如磬。其地石杂以土,撞之则逄逄然鼓音。背有石如床,可坐,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,其声轰然,如钟磬助之响者。下视深溪,水声泠然出地底。溪之外翠壁千寻,其下有径,薪采者负薪行歌,缕缕不绝焉。
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,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,乐天携其弟知退,与微之会于夷陵,饮酒欢甚,留连不忍别去,因共游此洞,洞以此三人得名。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,相继而履其地,或为诗文以纪之。予自顾而嘻,谁摈斥予乎?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?偕予而来者,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、仲思。予非陈公,虽欲至此无由,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,然则其至也,其又有幸有不幸邪?
夫乐天、微之辈,世俗之所谓伟人,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,故凡其足迹所经,皆有以传于后世,而地得因人以显。若予者,虽其穷幽陟险,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?虽然,山川之胜,使其生于通都大邑,则好游者踵相接也;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,美好不外见,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。呜呼!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!
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
柳宗元〔唐代〕
芳丛翳湘竹,零露凝清华。
复此雪山客,晨朝掇灵芽。
蒸烟俯石濑,咫尺凌丹崖。
圆方丽奇色,圭璧无纤瑕。
呼儿爨金鼎,馀馥延幽遐。
涤虑发真照,还源荡昏邪。
犹同甘露饭,佛事薰毗耶。
咄此蓬瀛侣,无乃贵流霞。
管中窥豹
《幼学琼林》〔明代〕
管中窥豹,所见不多;坐井观天,武识不广。无势可乘,英雄无用武士地;有道则见,君子有展采士恩。求名利达,曰捷足先得;慰士迟滞,曰大器晚成。不武通变,曰徒读父书;自作聪明,曰徒执己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