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入淮河四绝句·其三
杨万里〔宋代〕
两岸舟船各背驰,波痕交涉亦难为。
只余鸥鹭无拘管,北去南来自在飞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淮河两岸舟船背驰、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。
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,自在地在南北之间飞翔。
注释
背驰:背道而驰。
交涉:指接触。
拘管:管束;监督。
赏析
因眼前景物起兴,以抒发感慨。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,了无关涉;一过淮水,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。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,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,任意翻飞。两者相比,感慨之情自见。“波痕交涉”之后,著以“亦难为”三字,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。含思婉转,颇具匠心。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,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、波痕相接也难以做到,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。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,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、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。
创作背景
这组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(1189)十二月。此年冬,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,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“贺正使”(互贺新年的使者),这组诗是他来到原为北宋腹地、当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,此诗为其中之一。诗题中的淮河,是宋高宗时期“绍兴和议”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,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章楚藩 等·杨万里诗歌赏析集[M]·成都::巴蜀书社,1994
2、
金子湘 等·宋诗鉴赏辞典[M]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
3、
冯军赫 陈洪.诗似离骚与国风--论杨万里诗歌的风骚精神[J].贵州大学学报,2015,33(3):160-164
简析
《初入淮河四绝句·其三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前两句以白描的手法,勾勒出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,了无关涉;后两句笔锋一转,将视线投向自由自在的鸥鹭,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,任意飞翔。此诗凝聚着诗人的深沉感喟,采取虚实相生的写法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和对国家统一、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。
杨万里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 4974篇诗文 260条名句
游金山寺
苏轼〔宋代〕
我家江水初发源,宦游直送江入海。
闻道潮头一丈高,天寒尚有沙痕在。
中泠南畔石盘陀,古来出没随涛波。
试登绝顶望乡国,江南江北青山多。
羁愁畏晚寻归楫,山僧苦留看落日。
微风万顷靴文细,断霞半空鱼尾赤。
是时江月初生魄,二更月落天深黑。
江心似有炬火明,飞焰照山栖鸟惊。
怅然归卧心莫识,非鬼非人竟何物?
江山如此不归山,江神见怪惊我顽。
我谢江神岂得已,有田不归如江水。
小重山·柳暗花明春事深
章良能〔宋代〕
柳暗花明春事深。小阑红芍药,已抽簪。雨馀风软碎鸣禽。迟迟日,犹带一分阴。
往事莫沉吟。身闲时序好,且登临。旧游无处不堪寻。无寻处,惟有少年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