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乐·秋光烛地
陈师道〔宋代〕
秋光烛地。帘幕生秋意。露叶翻风惊鹊坠。暗落青林红子。
微行声断长廊。熏炉衾换生香。灭烛却延明月,揽衣先怯微凉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秋天的阳光照亮了大地,窗帘和帷幕间透露出浓浓的秋意。露水沾湿的树叶在风中翻动,惊得喜鹊掉下来,那些绿叶丛中夹杂着暗红的果实也悄悄坠落。
在长长的走廊里,轻轻的脚步声已经消失,熏香炉里燃着香,被褥也换成了新的,散发出阵阵香气。吹灭蜡烛,却邀请明月进来照亮房间,刚想披上衣裳,却又有些害怕那微微的凉意。
注释
惊鹊:受惊的乌鹊。
熏炉:用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。
揽衣:提起衣衫。
鉴赏
陈师道是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黄庭坚曾赞云:“闭门觅句陈无己,对客挥毫秦少游。”他的词纤细平易,如《蝶恋花》:“路转河回寒日暮,连峰不计重回顾。”《南乡子》:“花样腰身宫样立,婷婷,困倚阑干一欠伸。”《菩萨蛮》:“天上隔年期,人间长别离。”都是较有名气的词句。但是,最足以代表他的词风的,则是这首《清平乐》。
这首词描绘秋天景色。上片写晨景,下片写夜晚。
“秋光烛地,帘幕生秋意。”开宗明义,写秋景,“秋光”、“秋意”,一派秋天的气氛。“露叶翻风惊鹊坠,暗落青林红子。”进一步写秋景,含着露水的树叶,由于秋风的吹动,纷纷落下,连树上的鹊雀,也被惊动了。
陈师道
陈师道(1053~1102)北宋官员、诗人。字履常,一字无己,号后山居士,汉族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,起为徐州教授,历仕太学博士、颖州教授、秘书省正字。一生安贫乐道,闭门苦吟,有“闭门觅句陈无己”之称。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,江西诗派重要作家。亦能词,其词风格与诗相近,以拗峭惊警见长。但其诗、词存在着内容狭窄、词意艰涩之病。著有《后山先生集》,词有《后山词》。 809篇诗文 111条名句
菩萨蛮·半烟半雨溪桥畔
黄庭坚〔宋代〕
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,引八功德水作小港,其上垒石作桥,为集句云:“数间茅屋闲临水,窄衫短帽垂杨里。花是去年红,吹开一夜风。梢梢新月偃,午醉醒来晚。何物最关情,黄鹂三两声。”戏效荆公作。
半烟半雨溪桥畔,渔翁醉着无人唤。疏懒意何长,春风花草香。
江山如有待,此意陶潜解。问我去何之,君行到自知。
新凉
徐玑〔宋代〕
水满田畴稻叶齐,日光穿树晓烟低。
黄莺也爱新凉好,飞过青山影里啼。